中國民政部近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十二屆“中華慈善獎”表彰大會。會上,東潤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孔東梅獲“慈善楷?!狈Q號。
(資料圖片)
這位長年扎根鄉村的公益人在受訪時表示,開展公益項目務求扎實、細致,她愿與更多人一同扎根祖國大地,放眼未來、行穩致遠。
初心:幫助“巖縫里的小草”向上生長
孔東梅至今仍記得投身公益事業的初心。當時,她為編輯出版中國紅色經典文化著作,經常要去各地調研,很多偏遠地區的條件極為艱苦。
“但是,當地孩子的眼里充滿著對知識的渴望,他們就像生長在巖縫中的小草,那股向上的力量令我大為震撼?!彼貞浾f,想要幫助孩子們改善條件、實現夢想的責任感“前所未有地沖擊過來”。
受到觸動的孔東梅隨即參與志愿服務活動,還以個人名義資助了部分兒童。不過,孔東梅在投身公益事業后很快就意識到,一個人的力量始終有限,想要更持久、系統、專業地給予困境兒童幫扶,就要建立相應的機制。2015年8月,她發起成立了東潤公益基金會,這是一個在民政部登記注冊并由其主管的全國性非公募基金會。
孔東梅的名字有“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含義。在她看來,做公益項目要“追求一種溫度”,不僅能在物質層面提供幫助,還要了解受助人的情感需求。公益的力量“潤物細無聲”,終將幫助更多“小草”不斷向上。
項目:百余萬名鄉村兒童青少年受益
據知,截至目前,東潤公益基金會的公益項目已覆蓋全國255個縣,其中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已實現全覆蓋,項目受益影響人群覆蓋百余萬名鄉村兒童青少年。
從鄉村振興、援藏援疆,到抗震救災、疫情防控,孔東梅將一個個公益項目娓娓道來。以“東潤啟航”為例。這個公益項目以助力鄉村教育、精準幫扶助學為切入點,目標是讓更多孩子有機會接受更好的教育。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團隊還延伸出系統性解決方案,開展“素養支持項目”,關注鄉村青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支持鄉村美育、體育領域的綜合發展。
孔東梅表示,對于鄉村孩子而言,接受教育的重要意義在于通過將個體生命沉浸到獨特的鄉土文化中,讓生命感受文化韻律,揭示教育的生命力量。
除了兒童教育,支持青年人特別是大學生返鄉創業也是東潤公益基金會在鄉村振興領域行動的重點之一??讝|梅介紹說,她與團隊深入云南、陜西、江西等地的青創中心調研發現,許多地方的青年創業比較規范并且形成規模,但也有人在創業過程中遇到不少問題。為此,他們實施“東潤青年創新創業支持計劃”,為返鄉青年提供創業所需的支持,讓青年人才“留得下、能創業”,在鄉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我不追求華麗的數字,只要對需要幫助的人真正有所助力,那這件事就沒有白做?!笨讝|梅說。
展望:傳遞向上向善的希望和力量
成立8年以來,東潤公益基金會屢獲佳績。比如在2021年,因在抗擊新冠疫情中作出突出貢獻,該基金會獲第十一屆“中華慈善獎”的“慈善項目”獎項。
在為團隊不斷取得佳績而感到喜悅的同時,孔東梅也在反思當前公益項目的不足。
覺得“好”的公益項目,就一定是適合社會需求的“對”的項目嗎?短平快的“打法”和長線慢熱的公益項目怎樣互為補充、持續融合?如何與捐贈人在公益道路上共同成長、彼此成就?……孔東梅提出這些問題,并表示,公益是一條漫漫長路,需要腳踏實地、長期耕耘、可持續發展,“需要琢磨的東西太多了,慢慢走、慢慢品,答案應該就在路上”。
而在助力“小草”不斷向上的同時,孔東梅認為,公益不僅是一種幫扶,也是在社會和人群中傳遞向上向善的精神和希望,“受捐者與捐贈者,以及每一個關注公益的人,都能在其中獲得向上向善的力量”。
近年來,孔東梅及其團隊收到不少信件,那些曾經受到幫扶的孩子在信中訴說他們的改變,有的考上心儀的學校,有的也力所能及地從事公益活動。這讓孔東梅深受感動和啟發。
展望未來,她說,將繼續堅定公益決心,秉持“讓少年保有夢想,讓家庭充滿希望,讓社會享有公平”的宗旨,專注于“東潤公益賦能未來”的愿景,持續打造關心廣大青少年成長教育的基金會,幫助更多孩子圓夢。她也期待更多公益伙伴充分發揮自身價值,公益組織團結一心,積極為國家、社會作出貢獻,不斷傳遞向上向善的希望和力量。(完)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標簽: